给霍尔沃色的建议
English | Français | Português | 中文 | བོད་ཡིག
给霍尔沃色的建议
吉美 丹贝尼玛 [1]
汝之自性远离分别网 有情无情真实之本体 如海密续唯一根本义 伏祈见此殊胜上师髓 显乘密乘心髓之教法 追随信士疑惑颇众多 差异纷繁吾心难具答 然依吾师言教总开显 总的来说,大圆满窍诀的甚深妙义是无有束缚局限的,然而在《功德宝藏论》中对基础的要点有这样的说明:
清净觉性远离庸常心
此乃自性大圆满妙义
正如颂词所说,关键在于区分庸常心识和清净觉性。正如你所写过的对于这个要点的赞誉所说,它无误地追随了往昔圣者们的教言,我对此很欣慰。
真实的觉性和金刚光明心是同义词。这在所有无上密续乘中都有强调,该解释的也都相应地进行了解释。依靠风心融入中脉的修法,当分别念消融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发现净光,在这个原则下衍生出许多禅修体系。然而在这个(大圆满的)传统当中,只有直接在分别念的间隙才会认出,这是基于净光本来就存在的见解,如同油存在于芝麻中一般[2]。后续保任这个认出的净光方面也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故而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达到无上智慧而经历的层次和阶段也大有不同。
有许多种引导认识显现时庸常的觉识或者当下无造作的清净觉性的方法,比如《法界宝藏论注释》中的七种方式。然而此处我只基于空性见加以引导。
在其他的方法种,当你发现了心远离了生起、消散和停驻的时候,就去关注在那个空性当中,处在这种确认当中不要散乱,这样修持是一种禅修的方法。但是我们在这里并不这样修,我们观察心的来、住和去,于是能观和所观渐渐消失。我们不去寻觅任何方便来执持住“这就是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造作的自然呈现的觉性出现,它是明而且空的,远离心念的发散和内收。这就是那个“非三之四的清净觉性”。在放松当中安住在这个特别的状态里,毫无任何造作的污染,这就是那个“安住无所缘觉性,欧,瑜伽士!”的意思。
而且,于前行阶段探察自心隐藏的迷惑[3] 和此时基于觉察来引导觉性[4] 这两者不能相互冲突。全知法王龙钦巴、德达林巴等大师对此都有过论述。
我必须要纠正你的这个说法:“心的所有特质(功用)都确定无疑就是觉性。”心的任何特质的生起都是觉性的自现,但是它们却并未觉察自身。否则,我们所说的区分庸常心识和清净觉性就变成区分清净觉性和清净觉性了。
你问:“一旦我们断定心的所有特质都是觉性的显现,如果痛苦和念头并未减弱,它们还会束缚我们吗?”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的回答是,通常净光具有许多不同层次的力量。因而,最初,即使你在清净觉性中并未散乱,各式各样善与不善的念头仍旧会像巨浪般汹涌。纵然是如此地澎湃,你也必须要安住于清净觉性智慧的休歇之处自然不动。然后,即便在第一刹那分别心念迅速生起,也会因为这种(安住的)力量而不再肆虐第二刹那。反而会直接消融于一真法界的净光之中,而不会束缚心相续。
令心不被束缚的原因还不仅仅是念头不会延续到第二刹那,更重要的是在第一刹那念头生起的时候就依靠净光的证悟而进行了封印,这才是关键。
毕竟,教理当中说处在生起次第的密咒修行者要通过本尊瑜伽来印持所有心识和行为,从而也转化了比如行、住、坐、卧等无计的行为。他们因此可以通过持咒、手印等方式大量地积聚二种资粮。那么还有什么必要在这里又讲述类似的另一种原则呢?
因为如果不直接安住在清净觉性当中,而只是了知了“所有生起都是清净觉性的自现”这个观念的话,即便是对自解脱相似的确信也难以生起。你仍旧会像普通人一样最终被业力和诸苦的幻相所驱使逼迫。
你问:“二取分别会在这样的禅观中消失吗?”“直到二取分别消失以后才能认出大圆满的清净觉性吗?”
当你达到四禅的更高阶段时,所有二取分别念才会在禅观当中平静。然而在大圆满的任何一种清净觉性禅观中都不是这样[5],我前面说的净光具有不同层次的力量那一段对此有所解释。
你会说:“我曾经接受过一个口传,通过保持专注相续的禅修,在某一刻有种清净觉性会以一种专注的形式自己冒出来。但是我尚未彻底查证此事。那么,您认为这件事如何?”
通常心识安住就会带来宁静,但是由于包含了一个临时的所缘,故而力量微弱。与之相比,以自心清净觉性为所缘是真实自性的内在功用,所以它并不是法性之“流”以外的其他法,就像《胜乘宝藏论》所说的那样。意思就是在清净觉性自体中,没有对所缘对境的刻意地观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所缘的专注”。而是无勤的、自然呈现的专注或者内醒,无造作的专注。也就是说,净光的保持就是我们说的“避免堕入意识分别的真实的专注。”通过清净觉性的禅修,这种专注就会达成,就像黄金的光芒自然闪现。如果你仍旧依靠辛勤造作来进行禅修,就说明尚未超出庸常心的束缚。当然,通过一些有所缘的专注作为达到真实专注的方便也不会阻断觉性的本体。《窍诀宝藏论》中对此有所解释,在那里说:“初学者通过造作的方便来达到没有二取分别。”
你问:“当这样修行的人死亡时,消融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必要提前做出一些准备和筹划吗?”
在《胜乘宝藏论》和《益西喇嘛》的摘要中对于大种消融次第有清楚和详尽的解释,包括从地大消融一直到识融入空,空融入净光,子母光明会和,会和融入智慧,智慧融入自现,最后自现融入内虚空。对于其他密续所说的显现、增长和成熟三种觉受是否一定会生起等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实际上在这个传承里,清净觉性对于净光智慧来说都是一样的。因此最终以显现、增长和成熟出现的净光也就是大圆满真实的清净觉性。然而,也不能说大圆满的清净觉性一定会按照三现次第来显现。这是因为由于每个人特质的差异,净光的生起方式也会明显地不同。而且,其他密续当中也讲述了不同的消融过程,如“时轮金刚续”等。
在佛法的传统中,消融的过程如前文所说,在那一刻,提前的准备和意乐是很重要的。“完全地送达,如同旅者穿越山口。”意思是在中阴时从上师或者金刚兄弟处听闻中阴引导,此时的引导必须很清晰。同样的,这也意味着死亡已经无法避免,你必须要在整个中阴过程中牢记这些引导。
你要求我简明地解释禅修之前该作什么,正行时如何以及后行时如何。
无论你以哪类不同的方法来行持,最重要的是首先要遣除来自世俗的干扰,在修持大圆满时这点尤其重要。你在这里必须要放下任何佛法或者非佛法的行为,完全抛开一切不安定因素,尽自己的全力去减缓和平息业风的影响。
在正行期间,你必须首先发露清净的觉性。然后自然安住,没有任何调整、改造、拒绝或者接纳。念头起来,不要放纵,而是保持在觉性的基中——这是关键点。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觉受出现,也不管是乐、明还是无念,一旦你以分别评断来追随攀缘它们,就会离开清净觉性的自然休息处而迷失于影像,就像前面强调过的那样。因此,你必须要理解只是令觉性无缘地安住是多么地重要。
入定和后得中的清净觉性的差异,就像镜子的干净与否。但是保任护持清净觉性的方式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巴珠仁波切说:“入定与后得无别。”
当执着于显现实有的迷乱不断生起时,心识就会堕入显现的局限[6] 当中。然后,业力和痛苦的执着这个怨敌就会胜利。如果你没有失去清净觉性的觉受,你所有的觉受就会显现为自生的光亮,你也会逐渐地达到瑜伽修行的“暖”位。
丹贝尼玛为具备信心、精进承事的霍尔沃色即刻书写。愿一切圆满!
英藏译中(Eng+Tib->Chs)翻译,谷平 Eric Gu,2019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