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状态金刚歌之注释
自性状态金刚歌之注释
玉科 夏扎瓦 秋英让卓
此处解释全知吉美林巴的自性状态金刚歌分为三个部分:
I. 初善:序文
II. 中善:正文
III. 后善:结文
I. 序文
包含两个部分:1) 标题,和2) 顶礼。
1. 标题
标题指的是“自性状态的金刚歌”。一切法本来空性,远离生、住和灭。在本体上本来清净,如同虚空。非因所生,亦非缘聚。用佛教术语称其为“本体”,善逝导师(释迦佛)的甚深秘密教法比如经藏中称其为“佛性”。《三摩地王经》说:
清净本初之明光
不依缘生无动摇
善逝导师之本体
恒常如是之自性
如上所说,佛性的本体从无始以来恒常清净。外在的染污从来都不是其本初状态的一部分,因而它是原始和明清的,无有任何染污。它并非虚无的单空,而是自性光明的。它是毫无动摇的,因为并没有堕入对本体实执的二边之见,如存在、不存在等等。它也并非因缘所生,因为并未被因缘所染污。在第二转轮阶段的经藏中将其描述为“三解脱门”。在《大梵天所问经》中说:
诸法本空离名相
诸法无相离言思
诸法无愿离取舍
在不共的密咒乘中这被称为原始本初的基,或者现为基的法身本觉等等。在《宗派宝藏论》中说:
这个原始本初的基或者自生智慧,其本体是空性的,它是遍在的,超越了诸边与偏见,如同虚空;其自性是明清的,如同日月;它周遍于大悲任运,如同光线。此三者从本以来不相分离,如同三身智慧之自性。
如果我们通过不同的方便证悟了这个非造作的自生智慧,就会成就涅槃的基石,否则就流转轮回。空基是不依赖因缘的,它是自然和自显的佛陀。它是善逝本体,因为具足一切功德。它是无上的普基(阿赖耶),因为被暂时遮障。它是净光的智慧,因为其本体本来清净。它是中观的甚深空性,因为超越了“有”与“无”的造作的分别。它是般若的胜义智慧,因为远离一切名相和思维。它是真如,因为恒常超越了变异。
这个本来清净的本初自然状态,无改的平常心,遍在无染的法身,智慧觉性的明性,具有七种金刚功德的自性。全知让蒋益西说:
如果我们通过不同的方便证悟了这个非造作的自生智慧,就会成就涅槃的基石,否则就流转轮回。空基是不依赖因缘的,它是自然和自显的佛陀。它是善逝本体,因为具足一切功德。它是无上的普基(阿赖耶),因为被暂时遮障。它是净光的智慧,因为其本体本来清净。它是中观的甚深空性,因为超越了“有”与“无”的造作的分别。它是般若的胜义智慧,因为远离一切名相和思维。它是真如,因为恒常超越了变异。
这个本来清净的本初自然状态,无改的平常心,遍在无染的法身,智慧觉性的明性,具有七种金刚功德的自性。全知让蒋益西说:
此非心识所行境
亦非因明抉择量
自然状态之真实
无坏难明诚可叹
稳固远离诸变迁
遍覆轮涅有寂法
不败超胜一切法
对此轮涅胜义本性的直指引导,亦涵盖了本初佛普贤王如来的法身,皆在本文四十句金刚语中无误开显。
2. 顶礼
在开始光明大圆满的引导之前,需要顶礼殊胜导师,普贤王如来,他是无有生灭的,他是圆满的智慧之王,是成就了三种自生功德的佛陀:佛性远离庸常心,引导远离文字相,佛果远离因果执。作者以远离一切分别念的方式对此殊胜、原始的救护者进行顶礼。
II. 正文
正文包括七个部分:1) 指认基、道和果,2) 阐释寂止和胜观,3) 指示本觉为三身,4) 指出此即是自生所显,5) 指示见、修和行在基上本来清净,6) 应当远离的歧途,以及7) 决断
1. 指认基、道和果
远离繁琐基之性
本觉法身乃基现
本来无勤是为道
证此即为解脱源
除此亦无其他果
本初之基的自然状态远离四边八戏,在本有的空基之中,一切法都可以“如其所是”(不受外部影响)地生起,就像是任何事物都能够完整地映射在镜子的表面一样。是什么样子呢?明光的照耀之下,远离了中边的局限,无论生起什么都是本初智慧的显现,并没有堕入轮回和涅槃的分别网中。本初之基的自然状态就是这样远离一切分别的。
“基现”是指瑜伽士直接体验到基的本体,它超胜了一切不净轮回之基的动摇的体验。在那一刻,所有迷乱心念的执取和实执全部自然解脱,毫无迎拒,那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初清净的本觉”。之后,当觉性的金刚链显现为自生的持续明相被根识所见的时候,就称作“见到法身”。在大圆满的密续中说:“神圣家族之子,如果你希望亲见法身的面貌,就要熟练于本觉明现的金刚链。”
“本来无勤是为道”的意思是这个基和基现都是不依赖因缘的。它们并不依靠其他的因缘或条件。本句说明在这个“道”上,远离了勤作的本始基中,刹那生起以及令其消融的觉性力从无始以来就是清净无染的。
当“道”的本初清净的本觉被直接证悟,解脱力变得很持久的时候,在无比的本初清净的持续当中,究竟解脱之源的本始基就会觉醒。
此基、道和果的功德并非象一个个单独的房子一样各自分离。就像《究竟一乘宝性论》所说的:
本初如是后亦尔
真如法性无变异[1]
2. 寂止和胜观
依此果乘行持时
全然放舍即寂止
生起皆为本觉光
觉性灿灿即胜观
消融即现本初境
当无上的果德尚未显露,尚处在因位的时候,令一切生起的心念完全安置的宁静就是寂止(奢摩他)。这就像是大海无波。出生于真实自性的明光的一切刹那生起的心念皆是本觉的明现。当我们鲜活地觉察到这种明现,就被称为“自生智慧”,或者“明光智慧”(毗婆舍那)。因为所有的心念都赤裸地解脱,消融在法界的本始基,这就会带来本初的体验,我们可以安住在那里。
3. 本觉即是三身
无所遣除即法身
觉性力用即报身
动静双运即化身
此为三身本觉教
第一句的意思是以本初清净的无造作的智慧遣除无余之后所剩下的就是真实性,一切法消融于其中,这是基的自然状态,远离了沉溺与解脱的束缚。当觉性的“本初”状态以这样的方式被认出时,并没有任何修整和改造,然后,由于既未被外境的显现遮障,也未被内心的执着染污,这就被称为法身的智慧,本觉的空性。
自生的不灭明光与出生轮涅的基,都毫无遮障地生起,当我们觉察到它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报身。
即使大悲周遍的功德以对境的方式显现,如果心念消失无踪,就不会产生业力的作用,生起的同时即获得解脱,然后我们会获得这个寂静和动转无二无别的超胜的智慧。这个如君王一般超越了动转变迁的法身所现的不灭的生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化身。“三身本觉”就是上述三类功德不可分割的一体。
4. 此为自生所显
不著觉受坦然住
心识灿然无所执
明灿解脱无交替
此为自生三身教
当具有二取执着的心结被解脱或者开解,本初清净之基的本体就超越了名相(标签)或者分别。它是超越了概念心识和名相意义的甚深之法。它超越了能诠与所诠。即便有人想要执着在此遍覆一切、毫无障蔽的法身的体验当中,这个远离了希冀与恐惧的局限的智慧,也仍旧是日日夜夜毫无中断地持续着,它不会对自体有丝毫的依恋。全知龙钦巴说:
证悟本真清净地
无有希冀证悟者
亦无所得之证悟
如幻行者无伦比
当心念跃动着通过自生显现的力量生起的时候,即刻自己解脱,它超越了分别。如同《声应成续》所说的:
本来解脱无流转
自体解脱无对治
赤裸解脱生即灭
这里说的是,在诸念生起的“赤裸解脱”中,无论心念是微细的还是粗大的,都在认出的时候得到解脱,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真实存在的本体的缘故。这如同是遇到故友一般。
“自我解脱”的意思是,由于没有对治的缘故,无论生起任何心念,都自动地得到解脱。如同蛇结自解一般。
“本来解脱”的意思是处在本初的自性中从未远离。由于没有任何流转,本始基无有得失。这个远离了利害的解脱如同贼入空屋。
此外,还有种说法是:“生即解脱,无始无终。”它的意思是,无论什么在心中生起,都必定会消融于法界虚空,如同水面写字。正在写的同时也就消失了,无论是什么心念,生起的同时也就解脱了。而且,根据全知法王所说,这个自生的相续不断的过程和内自解脱是自然大圆满的不共特质。
从寂止禅修的角度看,于寂止中,本初清净的自然本体毫无动摇,故而可以从五蕴中解脱;即使在后得位不灭明光的显现时,也不会被八识所染污。由于没有入定与后得的差别,“后得”这个名相也就不存在了。如同探险者到达传说中的珍宝岛屿,想在岛上找到普通的石块也是不可能的(金岛寻石),一旦我们具备了心中一切生起的念头都现为本初智慧的能力,即便是一个庸常迷乱的心念也是不可得的。在这个阶段,二取分别所生的一切法无需勤做就自我解脱了。就如同是昨夜黑暗,当阳光初现的时候,黑暗就自然退却了,而我们的分别心根本无法搞清楚它到底退到哪里去了。如同金刚瑜伽母所说的:“远离分别瑜伽士,如同日出光明现,此即法身之觉受,诶玛吙!”实际上,如果你证悟了这个,就达到了“三身为觉受之道的自生无改的瑜伽”。
5. 见、修和行在基上本来清净
无需见解离昏掉
无需禅修返本源
无需行持离名相
持此教者瑜伽王
当获得了此类证悟时,既没有能观的正念,也没有所观的对境。而且,也远离了因觉性力的明晰减弱而产生的昏沉和因执取外境而产生的掉举。只依靠专注力无法带来证悟的,《狮子力圆续》中说:
仅修寂止不得法性义
自显等持远离诸寻伺
离名离相自性如虚空
执取对境之心亦无有
这就是说,一个微尘的禅修也不需要,这就是“返本源(以母体作为比喻)。”
当此类证悟显现时,无需任何要去维持的禅修。它也远离了与后得相关的一切具体的行持,因为你已经远离了一切认为有轮回要出离和有涅槃要希求的固化的思维观念。
任何修行者,如果掌握了这个胜义自性的真实状态[2] 的本觉智慧,并且能够持续地在等持当中获得超越一切轮涅诸法的能力,就是成就者之王。
6. 应当远离的歧途
顿生诸念刹那觉
持续认出亦不断
此非胜观之正行
亦可称为后得智
此非法身念解脱
吾当直断其根本
当心处在明空无别的时候,如果你觉察到有念头刹那生起,并且能够保持这种觉察,这其实是觉察能力的一种歧途,而不是真实的(本初)觉性。如果将其说成是“后得”也不无道理。但它并不是(前面所说的)任何念头生起即解脱于法身的那个状态。而是首先当任何烦恼生起时就被当作了一个对境,然后被清净觉性或者正念所了知,最后又安置回到了其自体。但是这只是种净化的过程,念头通过净化变得离念和无根。真正需要的是直接切断其根源,因此,只有通过解脱于法性自性当中这个要点,任何烦恼或心念的生起才不会加固,才能消融,才能在生起的同时于其自性当中获得解脱。
7. 决断
本觉离名离诸念
见修行等诸执着
清净无余离生灭
善念恶念与无计
尚未形成总相前
生即解脱离分别
觉性恒常不离基
离此无他更胜法
为了开显“原始”本觉从无始以来就远离了思维和勤做的意义,本论也讲解了“见”、“修”和“行”的道理。无论远离遮障的本觉之光怎样生起,迷乱的心识都会自我明彻,而无需有能所的执取。当它现起为善念时,诸念在生起的同时即得解脱。当它现起为不善念时,诸念也于广大无边境中解脱于一切束缚。当无有生起时,无计也消融于其间。并不会堕入任何实有或者不实等的二边戏论,也不用考虑在生起的同时有另外的所谓的解脱的方便,保任这个无有动转、不可思议的、觉空双运的“平常”心即可。如果并没有迷失这个本基的状态,就根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看似很殊胜伟大的见或者修的方便。
III. 结文
1. 没有必要向他人寻求信心
纵遇百僧千圣者
千万译师班智达
亿兆教法之宝藏
亦无破立之必要
这里的窍决来自于众多教法源泉的精髓,包括成百上千的经、论、密续、释论和窍决;包括数百位精于解释、辩论和造论的论师以及精通戒律的僧人;包括数千具备了觉受证悟、慈悲和悉地的大成就者;包括了数千将古代印度的教法翻译为藏语的伟大的译师;包括了很多精通五明的班智达。即使你遇到了百万乃至数十亿的其他教法,也无需再进行破立抉择,因为这里的已经就是最究竟和无与伦比的教法。
2. 结尾
萨玛雅!当印于心。
我的独子钦哲沃瑟啊,此为来自普贤王如来的加持与证悟的传承教法,不要示于他人,而要珍藏于心。
神变月在色究竟天洞窟的第26天,众空行母在我闭黑关时聚于此处,我在珍贵的纸的一面书写。
此殊胜耳传以Atham封印。
仅此!仅此!
本文源自大全知的教言。
英译中(Eng->Chs)翻译,谷平 Eric Gu,2019年 8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