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me of Tibetan Buddhist Texts in Translation
ISSN 2753-4812
ISSN 2753-4812

妙法宝匣 缘起禅修之次第

English | 中文 | བོད་ཡིག

妙法宝匣 缘起禅修之次第

遍知呗玛嘉波(白莲花王)

汝尊遍知 广大周遍之道上
善导于彼 一切有情无遗余
以此广大 如巨海般之祈愿
我今皈依 于汝噶举上师众

诸法悉皆为缘起显现. 为能于此生起决定而作之口授, 七圆满缔之禅修次第分为两部: 生起圆满功德之缘起显现---座上等持禅修, 圆满证力之缘起显现----座下行持

1. 等持禅修,生起诸般圆满功德之缘起.

于一远离一切纷扰适意悦心之静处, 如同禅定之座处. 远离一切能令欲执及对此生贪着生起之物.远离五障盖及十不善行之盗匪众. 于悦意制作上以金刚跏趺盘腿而坐. 双手结禅定等持印于脐间,挺直腰展开肩膀, 下颌内收于颈, 舌头嘴唇自然安住, 目光注于自己鼻尖. 吐出浊气以此, 其后自然呼吸,不可作意造作而呼吸.

先做思维, ‘为利益一切有情故,我当证悟圆满佛果,为此之故,我今当作此甚深瑜伽修行’. 其后自观端坐于珍宝座之上的莲花月轮垫上,显现释迦牟尼佛之圆满佛相. 身色如同精纯之黄金,俱足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随好庄严之相. 彼尊双手一手作触地降魔印,另一手作等持印. 彼佛身着藏红花色之三衣法袍,并安坐于圆满莲花跏趺座姿.

于汝顶上虚空中,明观汝自根本上师道, ‘今降加持于汝, 缘起而现诸显相!’ 其后汝应以猛烈信心对上师祈祷. 于汝面前一车轭之间距,观想极其明亮圆月轮,心念及双眼当一心专注于此.

不可粘着于关于过去之念头(“此前,我曾作此,以此之故而得如此这般之果..”) 亦不应于未来有所期待 ( ‘我今作此,以此之故此诸事将发生或将不发生”),亦不可思维分析现在之显相,(‘此为善,此为恶.此即如是,此非如是.’) 切不可以既有之概念而思维 ‘此即如是也’. 切不可于刹那间持断灭顽空之见而思维 ‘此即是空’. 切不可禅修于空性质任何造作思维,或任何心识作意如, ‘此即本初智’

若如是,汝亦或好奇: 如何禅修? 当不作任何分别作意,不执着于任何事而禅修. 舍弃一切分别作意之正念或心识思维, 仅仅简单安住而无纷扰, 令心专一休息于平等及本然无造作之境界. 怙主藏巴伽热益喜多杰曰:

心离造作即休息
水无扰动显澄清
凌惹巴 呗玛多杰曰:

本然安住无造作 如此证悟即现前
安此境界如河流 证悟即能圆满现
圆满超于一切之 有相专注及所缘
恒安住于此寂静 噢 瑜伽士
康区的噶陀当巴德协与其<<大手印直指教授>>曰: 若认为大手印是可以禅修而熟习仅仅为心识造作. 那汝应如何禅修? 安住于无念及无有习气趋趣之本然光明中无有造作. 此即汝如何见到自己本性. 萨惹哈教授曰:
圆满遣除诸念后
安住本然如赤子
俱信坚住上师教
俱生无疑当显现
依怙主密勒日巴曰:
此无一法可遣除
亦无一法可添加
直心谛观于本真
直心谛观真解脱

复次,于般若波罗密多经中曰: 若仅作意 ‘诸蕴空’, 菩提萨埵耽执相 于无生性乏信心

<<喜金刚二分续>>(喜金刚摄要续)曰:
如是不以分别心识禅修
此即诸位禅修之道

关于这点,有些人摘抄 帕当巴桑杰之教言道:
空性界中舞觉矛
此见无碍,定日众!

彼等诘难此谓无思之禅修为 ‘愚痴禅’,以此禅修无法令胜观之证悟生起. 然而此摘录语句并不与吾等相违. 其义如下. 若以现象而论,现象显现. 若吾等观察此显现如何建立,并无一物可得,如此即为空. 作观察者即谓 ‘能知者’(rigpa). 但此非依闻思而得决定之能知者.于此语境之能知者, 当其安住无动之寂止时,遍能了知(shes pa)一切显现. 当能了知显现时,彼等即于其当处自解脱. 此即所谓 ‘舞动觉性之矛’.

于此,能觉者与所觉之显现无二,不可分割. 再者,能观察之觉性(rigpa) 亦无有任何可作意之自性. 此即为何此被判为觉空双运.若因大量正念及善恶分别而过度紧张只会令念头增繁. 但若过度放松,汝将掉举于幻惑. 如此之故,汝应以 ‘无有动摇’之绳绑缚心识之巨象于 ‘心一境性’ 之石柱.

如此禅修,汝将不为轮涅所扰,并能远离一切无自性之显现及众多心识造作. 此非言语可开示之境界, 只可依禅者自修而体悟.

并无任何新事可观, 然而若以殊胜无作本然内在之谛观. 此即禅修,了知平常心. 如彼阔塔利巴(八十四大成就者之农夫上师)言: 平常心觉性于自心之中

吉祥怙主阿底峡亦如是道: 了知解脱诸念法
通常谓彼 ‘见空性’
‘无见即谓如实见’
甚深经中如是说
此无见与能见者
无始无终之寂静
有无悉皆被遮止
无念亦无有所缘
无有安住无住处
无有来去离譬喻
不可言喻不可知
无动远离于缘起
禅者若能证悟此
烦恼盖障皆遮除

2. 座下行持, 圆满证力之缘起显现

若依如前所述之禅修,行者依旧无法令心安住寂静而念头活跃. 应当下了知此境界并放松,离诸造作. 以此之故, 心之散乱于当处解脱,如水融水般. 同理,吾等不可排斥如贪嗔痴等强烈烦恼;然而亦不可落入此诸烦恼的影响,亦不可以任何方式对治彼烦恼. 反而, 吾等应了知任何显现并不执着于彼显现. 此即如何令烦恼现为无碍及空. 胜妙有情怙主帕摩竹巴曰:
诸念生起勿需忧
刹那正观念本然
以及:
本性之中诸念起
彼等自然而消融
如同拂晓诸暗尽
怙主米勒日巴曰:
松坦禅修心本性
念头心之幻化舞
应了彼等皆幻显
萨惹哈曰:
若心显现诸念头
彼亦怙主之自性
波涛何曾异于水?
大毗卢遮那加持神变续中曰:
安住无念三摩地
如空透彻离诸念

于现起中曰:
诸念本自净诸念

此令念头转为道用之休息, 先了知能观六识显现之心. 其后成熟汝之证力. 熟习之后, 任由显现生起而同时解脱. 此即所谓 ‘显现融于心’,如是甚为奇妙. 此即真实修行之时, 于道上显现之任何既不取亦不舍之. 萨惹哈曰:
于前于后十方际
一切所见皆如是
断惑今日成怙主
当下更无他处求

以及,

若证悟此证一切
更无他法任寻觅
念诵忆念及禅修
博闻经论亦如是

当此之时,轮回 涅槃 念头与法身, 烦恼与本智悉皆同属一境.

如若汝此时欲下座,应缓缓行之. 以能谛观虚幻之心而尽力作任何身语意之善业. 若空悲不能相即,则此不能为成佛之道.

如是汝需熟习于慈悲及菩提心. 以能谛观明察诸幻化之心,而禅定思维此念 ‘愿一切有情皆俱欢乐’. 此处 ‘欢乐’即证悟圆满佛果之境界. 使汝心遍满慈爱而思维, ‘为令彼等得至佛境界,愿彼修行有染无染诸善德及彼因.’

生起此念, ‘愿此诸一切有情远离轮回三界之苦.并禅修大悲而思维, ‘为令彼等远离苦恼,愿彼等远离苦之二因:业力及烦恼’

其后观想光明自汝右鼻孔射出进入一切有情右鼻孔. 思维彼等所有痛苦以光相摄回汝自身进入汝之右鼻孔. 思维 ‘一切有情之痛苦成熟于我,一切有情远离诸痛苦.’ 其后观想汝之所有欢乐从左鼻孔以光相射出. 并思维布施此诸欢乐于一切有情而令彼等欢喜. 观想彼等一切痛苦成熟于汝自身,安住于此,彼痛苦转化为无染之大乐. 若汝能熟习于此. 汝亦将能直接修习自他交换菩提心.

如是禅修, 思维, ‘ 以此禅修之力, 以及三时所积任何之功德源, 愿我及一切有情远离忧恼之海而证悟遍智佛果.’ 其后念诵胜弥勒诸愿文,普贤王如来祈愿文等. 此篇缘起禅修次第之教授, 妙法宝匣为噶举派僧人呗玛嘉波依圣妙法王吉祥大祖父---帕摩竹巴之修习而作. 以此,愿诸佛教法广大兴盛恒久. 愿一切吉祥.

竹巴噶举弟子唐东僧格由英译中,忏悔所有谬误处,任何功德回向有情刀兵灾疫之名尚且不闻,尽此一生同生极乐国。

Pema Karpo

The Omniscient Pema Karpo

Further information:

Download this text:

EPUB  PDF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statistics and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Decline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