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ome of Tibetan Buddhist Texts in Translation
ISSN 2753-4812
ISSN 2753-4812

九乘教法简述

English | Español | Français | 中文 | བོད་ཡིག

九乘教法简述

阿拉森噶.土登尼瑪仁波切

我等导师贤劫第四佛,无与伦比的圣众之主,释迦摩尼佛,根据弟子个别的品性、修行根器和见识,给予了无量教法,作为进入因乘和果乘教法的方便。然而它们都可以归纳在三乘之中,而三乘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九个次第。

如《集密意续》中所说:

最胜无上乘佛法
决定共有三乘教
苦因乘与苦行乘
以及随转方便乘

在《无垢忏悔续》中说:

九乘次第教法三昧耶
三乘各与三藏法相应
外三续乃苦行明觉乘
内三续乃随转方便乘
故此宁玛九乘如是判
外三导引苦因三藏法
内三苦行明觉外三续
密三随转方便内三续

让我们稍微阐释一下这些含义,首先什么是“乘”(yāna)呢?《小品般若经》中说:

此乘令抵无上果
虚空广大喜乐宫
众生乘此得涅槃

这指的是梵文yāna的字面意思,及交通工具或者运输工具,因为它具有带着我们沿着(五)道和(十)地,获得更多证悟的功德。

I. 外三乘导引苦因乘

因三乘的包括: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为什么称为“导引苦因乘”呢?因为它教导我们通过修持出离作为造成轮回诸苦的因或者根源的行为和五毒来获得解脱果。

1. 声闻乘

通常,梵文中的“声闻”(śrāvaka)有“倾听”和“听到”两个意思,所以就翻译为“声闻”。这个词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倾听和宣讲”,在这个意义上,声闻意味着闻者依赖于上师的开示并将所有听到的文字宣讲给其他人。

声闻乘的入门、见、修、行和果如下。

i. 入门

声闻乘是基于出离的心态,即希望独自逃离所有轮回诸界。有了这个动机,他们就会接受七种别解脱戒(pratimokṣa, 波罗提木叉) 中的一种,即优婆夷、优婆塞、式叉摩那、沙弥尼、沙弥、比丘尼和比丘,接受这些戒律后,他们就会严守律条,保护自己的戒律不受影响,并要修复任何破损等等。

ii. 见

作为修道的基,他们通过观察所有五蕴显现的法(人我)而证悟它们皆无任何自我(人无我)。他们并不明白一切对境和有境诸法显相都并非其真实的自性,他们断言对境法的无分微尘和有境的无分刹那是真实的,他们没有证悟到对境(法我)并没有实有的自体(法无我)。

iii. 修

他们的修行之道就是修持奢摩他(śamatha)和毗婆舍那(vipaśyanā)。对于进入三摩地的障碍,他们需要摈除,诸种顺缘则需要具足,通过九住心的次第等等方便,来证悟奢摩他;通过现观四谛十六行相来产生毗婆舍那的智慧。

iv. 行

他们坚持十二种苦行,远离两种极端的生活方式,即过度沉溺于感官享受和过度自我惩罚。

v. 果

根据他们对于三界业力的出离程度,可以获得八种不同程度的果位(又称四向四得、四双八辈)。之所以有八种程度,是因为须陀洹(预流)、斯陀含(一来)、阿那含(不还)和阿罗汉(无学)又各自分为“向”和“果”两类,“向”就是初入,“果”就是成熟的意思。

2. 缘觉乘

缘觉又称为独觉,这个称呼表明它比声闻的智慧更加甚深,他们通过自己的内在智慧,无需依靠其他导师,来开显自己的觉悟。

我们简要阐释缘觉乘的入门、见、修、行和果:

i. 入门

和声闻乘一样,缘觉也接受七种别解脱戒中的一种,然后加以护持不令破损。

ii. 见

作为修行的基,他们的见如何呢?他们完全证悟人无我,但只证悟一半法无我,因为他们已经证悟了外境非实,但仍然确信有境的无分刹那为真。

iii. 修

缘觉不共的修行之道,就是在禅修中观察十二支缘起如何顺着衍生,又如何逆着消失。

iv. 行

和声闻一样,他们行持十二种苦行。

v. 果

他们当中的利根者获得麟角喻/犀角喻独觉阿罗汉果,钝根者获得鹦鹉喻独觉阿罗汉果。

此外,他们通过三个不共的发愿达到最后有。他们祈愿自己的最后有身是处于没有佛陀和声闻的世界;祈愿可以不依靠任何导师而自己获得觉悟;祈愿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而默默地传授佛法。

3. 菩萨乘

菩萨乘是大乘的一部分,属于因乘。之所以称为菩萨乘,是因为一旦进入,就有能力引导一个人达到大彻大悟,因为就其广泛的方便和甚深的智慧而言,它的所取境非常广大;因为它在短期内带来更高境界的利益和福报(增上生),并最终达到究竟的圆满(决定胜);因为它使人随着修道次第逐渐获得越来越大的功德。称它为因乘,是因为它的修道具备了到达最终佛果所需的所有最直接的因。 我们简要阐释它的入门、见、修、行和果:

i. 入门

菩萨的修行是基于利益他人的发愿。他们的动机就是菩提心,以一切众生为中心,希望将他们安置于圆满的佛果,远离痛苦的因和缘,拥有快乐的一切因和缘。有了这样的愿心,他们通过甚深见派或广大行派的菩提心仪轨正确地领受菩提心戒。然后,他们根据戒律的要求观察应取和应舍,并且要令破损恢复清净。

ii. 见

作为修道的基,他们的见如何呢?从教理上看,唯识宗认为外境非真而且一切法皆是自心,并认为远离二取分别的自明、自知的心识是真实的。中观的方法是认为显现法都仗缘而生的,实际上都是空性,远离了八种分别戏论之边。通过这些方法,基于对二谛的解释,他们完全证悟了人无我和法无我。

iii. 修

他们的修行之道就是菩萨们认识并串习二谛的双运,并在奢摩他和毗婆舍那双运(止观双运)的基础上,次第修持三十七道品。

iv. 行

他们修持六波罗蜜获得自利,修持四摄利益众生。

v. 果

他们最终获得佛果,这是断证圆满的无上之果,因为它意味着包括业力习气的两种应断的障碍皆已断除,包括一起法的本体与自性等应证悟的皆已证悟,他们圆满了自利法身和两种利他色身(报身和化身)。

II. 内三乘苦行明觉乘

这部分是外三续部:事续、行续和瑜伽续。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乘被称为“苦行明觉乘”?这是因为三个外续部强调苦行的各个方面,如净化和清洁的仪式,在这方面,它们与吠陀传统的婆罗门相似。

4. 事续

事续的名称是因为它们主要涉及外部的行为,即修持净化和清洁的仪式或仪轨。 入门、见、修、行和果如下:

i. 入门

进入密续金刚乘的起点是成熟灌顶,所以在这里要领受水灌顶以成熟证得法身的根器;领受宝冠灌顶以成熟证得色身的根器。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事续部的共同誓言。

ii. 见

作为修道的基,修行者要认识到净化的基就是心的自性,也就是明空双运的智慧,它最终远离一切生与不生、显现与空等分别造作之边。然后,要将不清净的世俗显现之相观为完全清净的本尊的自性。

iii. 修

禅修之道围绕着四种真实:1)自身真实;2)本尊真实,通过六种本尊的修持,观想自身为三昧耶尊,招请智慧尊降临面前虚空,本尊和自己是主仆关系,然后是3)咒声真实,以及4)正念真实,专注于自心之基而禅修,包括于“火焰”的所缘中对于于声音的持续和跳跃保持正念。

iv. 行

修行者需要修三种净化仪式,穿三种不同的衣服,服用三种白色的食品,并在仪式当中斋戒和持咒。

v. 果

暂时地,修行者可以成就欲界持明,究竟地,可以获得证悟而成为三个金刚佛族的金刚持:证悟身的毗卢遮那佛,证悟语的阿弥陀佛,以及证悟意的不动佛。

5. 行续

行续的名称是因为它对于身体、语言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三摩地都同等重视。它也被称为平等续,因为它的见与瑜伽续一样,而行为与事续一样。

我们简要阐释它的入门、见、修、行和果:

i. 入门

修行者通过五种灌顶而得以成熟,包括金刚杵、金刚铃、名、水和宝冠灌顶,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行续部的誓言。

ii. 见

见与瑜伽续相同,后面再行解释。

iii. 修

修行者观想自己为三昧耶尊,将智慧尊观为友伴而降临于面前,之后努力依种子字、手印和本尊身相而修持,并通过入、住和生的方式修持无二胜义菩提心。

iv. 行

行与事续部相同。

v. 果

暂时地,修行者可以获得共同成就,究竟地,可以获得四个佛族的金刚持,也就是之前的三个佛族加上宝生佛。

6. 瑜伽续

瑜伽续的名称是因为它重视对于实相的内在瑜伽禅修,以及相关的方便和智慧。 它的入门、见、修、行和果如下:

i. 入门

通过十一种灌顶而获得成熟,包括弟子的五种灌顶(水、宝冠、金刚杵、金刚铃和名),以及上师的六种灌顶(不可逆、见密相、授权、授记、确认和赞叹),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誓言。

ii. 见

基也就是见如是建立。胜义中,一切显现皆为明光,远离造作分别。通过这样的加持,世俗中的所见皆为金刚界的本尊。

iii. 修

修者依照事业方便而修持时,依靠现证五支和四胜业观想自身为本尊(誓言尊),招请智慧尊,之后二尊融合并修持四印等等。还有一种智慧禅定的修法,此时,修者安住在无二的胜义智慧中,与金刚界本尊的世俗显现双运而住。

iv. 行

净化和清洁的仪式只是作为一种修行的助缘。

v. 果

作为世俗的共同成就,可以证得天界的持明,而作为不共的究竟成就,能够在密严刹土(Ghanavyūha)获得证悟,成就五方佛之(前面的四个佛部再加上不空成就佛的羯磨部)。

III. 密三乘随转方便乘

这是密续内三乘,包括: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随转方便乘”。这是因为它们包括了将一切显现转化为大清净和大平等的强有力的方便法。

7. 玛哈瑜伽续

玛哈瑜伽,也称为大瑜伽,因为它比共同的瑜伽续更加超胜,因为一切显现法都被认为是显现与空性无二双运的游戏舞蹈。 我会再次简释它的入门、见、修、行和果。

i. 入门

修行者的心通过领受十种外在的利益灌顶、五种内在的力量灌顶和三种秘密的甚深灌顶而得以成熟,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誓言。

ii. 见

通过抉择胜义谛的推理,修行者建立了更高程度的双运见并获得证悟,根据此见地,显现的根本自性就是七种胜义,即远离分别造作的清净本觉的任运显现,所有世俗法皆任运显现为三垫本尊的坛城。

iii. 修

禅修的重点在生起次第。在生起次第瑜伽中,修行者通过三种三摩地来确保观想达到净、圆、熟,一旦完成了观想,就要用命勤四钉的窍诀来加以印持。在圆满次第瑜伽中,修者打开了金刚身及其微细的风、脉和明点等关要。

iv. 行

修行者行持有戏、无戏和极无戏三种行为。

v. 果

暂时的果是道所摄的四种持明,究竟的果实双运金刚持。

8. 阿努瑜伽续

阿努瑜伽,也称为随瑜伽,因为它主要教授追随智慧之道,证悟所有显现法皆为胜义法界和本初智慧无二双运的游舞化现。

我会再次简释它的入门、见、修、行和果。

i. 入门

修行者的心通过三十六种灌顶而成熟,完整包括外、内、修持和秘密等四种灌顶,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誓言。

ii. 见

通过如理抉择,修行者了知了一切法从本基上都是三种坛城的自性,对此加以证悟。

iii. 修

此乘的禅修包括解脱道和方便道。在解脱道,可以只是安住于实相本体当中而修持无分别的三摩地(随义);或者只是持诵密咒明观妙力显现的天宫和本尊聚集的坛城而修持有分别的本尊三摩地(随句)。方便道则是依靠修持上门或下门产生乐空双运的智慧。

iv. 行

了知一切所知皆为大乐智慧的显现,从而行持超越了取舍的行为。

v. 果

阿努瑜伽不共的五种根本瑜伽道,以及包含于其中的十地次第,最终证得普贤王如来的果位。

9. 阿底瑜伽续

阿底瑜伽乘,也称为极瑜伽,因为它是一切乘的顶峰。它包括了对于一切法皆为恒时远离生灭的本初智慧的任运显现的证悟。

下面是对于此乘的入门、见、修、行和果的简要介绍。

i. 入门

修行者的心识通过“觉性力灌顶” (rigpé tsal wang)而成熟,然后就需要护持法本中所写的誓言。

ii. 见

通过直视三身无别任运生起的智慧来树立见地:远离心识的赤裸觉性的本体空为法身,自性的明为报身,周遍的慈悲能量为化身。

iii. 修

修包括“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前者令懈怠者不经勤作而解脱,后者令精进者勇猛解脱。

iv. 行

远离希惧、取舍的行为,因为一切显现都是自性的游舞。

v. 果

圆满四相,获得无上的大迁转身,达到普贤王如来无别的十三地无上智慧地。

谷平(Eric Gu)汉译于广州2021年12月28日

译者注:本论依窍决部而述,阿底瑜伽心部和界部并未提及,读者当知心、界二部亦为阿底瑜伽之无上教法。

Alak Zenkar Rinpoche

Guru Padmasambhava

Further information:

Download this text:

EPUB  PDF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statistics and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Decline
Accept